转自:衢州日报
记者朱之悦实习生蒋文欣
7月22日上午8点,当柯城区中医医院三楼中医馆的药香漫过走廊,中医科主任医师张晓军诊室的门外,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。
从“外来者”到“贴心医”
2021年,作为人才引进的张晓军初入柯城区中医医院,刚开始就医的患者对这个“初来乍到”的女医生并不是很熟悉,门诊挂号的患者也并不多。“刚来这边大家对我并不是很了解,我能做到的就是把患者当成家人,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。”她的“极致”,就是问诊时连患者的饮食习惯、情绪状态都逐一记录。
这种“慢工出细活”的坚持,逐渐发酵成口碑:有患者带着不孕的女儿跨城就诊,有糖尿病前期患者经半年调理逆转病情后,推荐十余名亲友就诊。从几岁孩童到老人,都能在她这里寻到“对症方”,患者的评价凝练为一句话:“医术好、问诊细。”
中医智慧“本土化”
因地因人开方
衢州冬湿冷、夏湿热的气候,催生出“多脾胃虚弱”的地域体质特征。张晓军将中医智慧“本土化”,她举例介绍:“两位同样调脾胃的患者,肥胖者需增强脾胃运化、降脂减重,瘦弱者则补脾益气、养血增重,同病异治,并且因人、因地、因时而异。”
“这是我第四个疗程了,我还是很相信张医生的,我也是通过家人介绍过来的。”住在衢州的杜女士患荨麻疹,服药后“不痒但不消”,经张晓军细究饮食、居住环境,开方仅一周,不仅疹消了,睡眠也得到了改善。
像杜女士这样的患者还有不少。家住衢州市区的李女士常来张医生这里挂号就医,“张医生很耐心,分析问题都很细心,而且通过中药调理,我的睡眠确实好了不少。”
从一人“治病”
到全院带徒弟
2024年,“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”落户柯城,张晓军开启“带徒模式”:每周带学生坐诊,每月组织病例讨论会,每季带队下乡巡诊。
“别看她在工作中对我们很严肃,但是在生活中就像是一个大家长。”
“平时坐诊和义诊张老师很忙,但是她每周都要抽空给我们上课,内容也是结合实际,每次都能学到不少知识。”
在交谈中了解到,张晓军对弟子提出“双核心”要求:一是医德为先,永远从治好病出发,别掺杂半点利益考量;二是整体观为本,胃不好不是只治胃,要调全身阴阳平衡。“中医方案从不是流水线,而是因人而异的‘定制化’”,她常说的,正是中医传承和“对症”的重要性。
除此之外,她还抽空整理病人的病历,找问题、研配方、解难题。针对众多有面部护理需求的病人,她推出了中药面膜;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季节,配制了各类使用便捷、效果显著的养生茶饮、痛症敷包、足浴包等,真正让中医从诊室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,收获了如潮好评。
从诊室的口碑坚守,到中医药的薪火相传,张晓军始终以“让中医更有温度”为标尺。这位基层名中医的故事,恰是中医药“守正创新”的生动缩影。